诸葛亮通过“七观法”选拔人才,为何寒凉了蜀汉年轻人的心

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诸葛亮 识人 诸葛亮通过“七观法”选拔人才,为何寒凉了蜀汉年轻人的心

诸葛亮通过“七观法”选拔人才,为何寒凉了蜀汉年轻人的心

2024-01-10 07:04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早在刘备健在之时,蜀汉就已经分作了两派:以诸葛亮、蒋琬为首的荆楚集团,和以李严、法正为首的益州集团。

两派明争暗斗,蜀汉绝非小说中描写的那般“人和”。作为君主的刘备从中斡旋,以使两集团实力均衡,相安无事。但随着刘备的去世,再加之同为托孤重臣,代表益州势力的李严下野,诸葛亮独自掌握了蜀汉的权柄,两大势力之间的平衡被打破。

最近听到几个合作单位的人聊自己新上任的大领导,说领导不公平,自己上去之后,任人唯亲,只提拔曾经的嫡系老部下。

事实上,诸葛亮也像这位大领导一样,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是整个蜀汉的领导人了,而依旧我行我素,大批量提拔荆楚集团的人,却一下子寒了巴蜀地区士人的心。

李严下野,打破了蜀汉两大集团的平衡

别忘了,蜀汉又没在荆楚,而是在巴蜀,诸葛亮英明一世,此举却真有点自掘坟墓的意思。

要说既符合“七观法”,又是荆楚嫡系的人不是没有,但优秀的诸葛亮,对他们的能力仍持怀疑态度,所以他身兼数职,既做三军统帅,又领益州牧,把举国的军政扛在自己肩上,包揽了几乎所有的事务,“政事无巨细,咸决于亮”。

本来对军政持有独到见解的年轻人,愣生生被诸葛亮培养成了无脑执行者,他们的创造力被扼杀,只会按照诸葛亮指明的路线办事。

诸葛亮的这种“事必躬亲”固然值得尊敬,但所带来的恶果却是不可估量的,常年的超负荷工作压垮了诸葛亮的身体,也阻塞了其他人的能力上升之路,以至于在诸葛亮死后,众人都没了动脑子的习惯,整个蜀汉朝廷在茫然种度过了好几年。

种种迹象表明,马谡是通过了诸葛亮的“七观法”的人才,他有着丰富的军事理论知识,如果他能遇到一个愿意从基础教起,慢慢将他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的人,我相信马谡非常有可能成为一名独当一面的帅才。

但正如前文说过的,诸葛亮的事必躬亲,同样也害了马谡,在军中帐里,马谡成了诸葛亮的“活兵书”。我们有理由推测,马谡能把兵书倒背如流,得到了诸葛亮的夸赞和认可,却没有得到他的讲解和指点,否则也不会出现后面的悲剧了。

也许是觉得马谡在身边久了,沾了自己的仙气儿,在建兴六年的北伐中,诸葛亮放着魏延、吴壹这样的宿将不用,“违众拔谡”,临时起意,让没有任何实战经验的马谡统军,和曹魏名将张郃对决,真不知道哪来的自信。

马谡之死,寒凉了蜀汉士人的心

于是马谡不负众望的败了,诸葛亮却并不给他丝毫改正的机会,又是在众人的求情中,毅然斩了马谡。

其实街亭之失对整个北伐虽有影响,但却并非诸葛亮说的那般严重。但他的决策失误,注定要找一个人背锅,而昔日最看好的得意门生,符合“七观法”的人才马谡,不幸得被选中当了背锅人。

其实相比这次北伐的失利,更严重的后果是,马谡的下场,让蜀汉的人才的心彻底寒凉,因为他们看到,马谡之所以被杀,并非只是因为输了战争,而是在统兵在外时,没有执行诸葛亮的谋划,而加入了自己的想法,才导致了战争的失利。换句话说,诸葛亮杀马谡,不是因为失了街亭,而是因为他不听话。

于是蜀汉的其他人更不敢造次,再不敢灵活变通,更加严格的执行着诸葛亮的命令,因为他们觉得灵活变通下,就算成了事,也不一定得到夸奖;而如果老实听话,就算把事情办砸了,也不会受到太多责罚,毕竟我是按照丞相的谋划执行的。

诸葛亮是一位好丞相,却不是一位好君主,以人臣之力,行君主之事,失败的用人之道,是诸葛亮的悲哀,更是整个蜀汉政权的悲哀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

【本文地址】


今日新闻


推荐新闻


CopyRight 2018-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-3